今年5月19日这天肯定会让很多人记住:低迷黯淡两年的深、沪股市忽然放出天量,继而引发新一轮“井喷”行情。与此相应,证券报、杂志、股票机、专业炒股软件、证券知识培训班、电视证券新闻一扫往日阴霾,陡然间人气冲天。记者不由想到,往日独领风骚的股票类书,如今的日子好不好过呢?
经过向北京图书大厦、上海书城、深圳书城联系,这三家当地最大的零售书店均表示:证券投资类书的销售情况受股市行情影响不太大。具体来说,北京的所有股票类书销售情况比较乐观,一些普及读本很受欢迎;深圳卖得好的是技术分析类书;上海也许是老股民更多的原因,技术分析类书现已无人问津,叫座的是年报分析书。但与另外两地相比,上海的股票书销售已有明显下滑,据上海书城李斌介绍:这类书在该书城连销量的前100名也进不了。
这不禁令人想起90年代初证券投资类书籍热卖的辉煌,其中股票书一直是作为主打,有谁捧读那种望去满眼K线图的股票书,甚至被视为时尚中人。1993年2月,上海金融书店的开张,还被作为中国证券市场大事之一载入史册。“刚起步那时候,什么股票书都好卖。”该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这样回忆昔日盛况。
股票知识这类专业性较强的内容,在经济、金融教科书里虽然也有涉及,但这部分知识以雨后春笋的姿态迅速普及,成为普通人也看得进去的“阳春白雪”,主要是依赖于七八年前大批出现的专门出版物,其普及和影响程度,使其他经济类书望尘莫及。但股票知识以书的形式从金融圣殿走向民间已有几年了,与其他“短、平、快”的媒体比起来,近期给人的印象似乎一直处在沉寂状态,也许是图书的出版因其规律所限真的要“慢半拍”?
“书业不是没有动作。”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:1992—1993年股票书市场虽然十分繁荣,但那几乎是港台引进版的天下。当时曾经有过一场官司,台湾证券出版公司控告内地某公司擅自印制销售其出版物,并获27万元赔偿。这恰好证明那一时期股票类书籍出版中的不规范现象确实存在。直到1995年前后,随着股评人士逐步成熟和国内证券投资市场特殊性的需要,内地出版界开始以自身的力量进入这块市场。根据前述京、沪、深三地最大书店最近的不完全统计,每家书店都有大约300种股票类书,内地作者自己撰写的书籍已占领了大部分江山。特别是1996、1997年以来,因为投资者对金融问题日益敏感,同时股市热点也年年转换,台湾版股票书早已“远水难解近渴”,内地出版界迅速组织力量,做出了一些很漂亮的动作。如为适应1997年重视业绩的市场需要出版了一批分析年报的书,1998年在资产重组话题火爆的情况下,出版的《借壳上市》,都引起了读者的关注,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。知识出版社、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,早在前年已开始对深沪证券投资市场进行观察与分析,于是有了受股民欢迎的《解套获利》、《第二板市场》等等。
由此看来,书业界在这个领域下的功夫并不小,使出的招数也挺见效,但在市场上的轰动效应为什么再没有形成呢?
读者被后来居上的其他媒体牵走是原因之一。报纸、杂志等因其出版周期短、时效性强,使书相形见绌,软件、股票机方便灵验,又比“操作指南”一类的书胜出一筹。另外,投资者做过股票以后,有了亲身实践的经历,对书的选择自然会比从前挑剔,理性成分增加,但目前股票书中仍以知识普及、技术操作等等内容居多,对老股民吸引力不够是显而易见的。
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中国股市是在“可以试,试不好还可以关”的风风雨雨中走过来的,股市本身就是一个难以把握的东西,它的不规范,更给出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。不少投资人宁肯研究《易经》,相信小道消息,也不愿看书。但是最近发生的大事告诉人们,实践与书本存在的脱节问题,也许将随着7月1日《证券法》的正式实施,逐渐得到改善。
股市从不规范到规范有一个过程,经济形势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也有一个过程。这个过程,对书业来讲,是商机?还是风险?等待一切明朗之后再做?还是未雨绸缪,捷足先登?
今年6月10日,央行宣布自1996年5月1日以来的第7次降息,降息与股市的转热刺激了居民的投资热情。据上海金融书店有关负责人透露,该店已准备于今年9月份迁至靠近外滩的天津路,成为一家有近200平方米营业面积的大型书店,仍以经营经济、金融类书为主。此外,股市给书业带来的机遇已从单一的股票书拓展到金融、经济领域,据深圳书城孙重人介绍:“自亚洲金融危机后,金融类书比较好卖;投资人关注多方面信息,像周正庆主编的《证券知识读本》及有关《证券法》的书卖得相当好,且绝大多数是个人购买。”北京的一位股民在接受采访时,还向记者推荐起茅于轼的《生活中的经济学》这类面向不懂经济的人看的书。看来读者的素质与需求比前几年确实有了变化。
面对这种形势,出版界有哪些新思路呢?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徐徽平与上海书城李斌的想法不谋而合:针对目前年报分析类书较好卖,他们一致看好杂志型的书,因其成本低,时效性强。他们认为可以借鉴《中华电脑活页文库》那种形式,还可以出光盘。
知识出版社社长谢刚承认:“书与报刊等媒体在时效性上比不了,但书可侧重于基础性、专业性,从而体现自己的特点。比如可以针对某一方面某一问题深挖细作,弥补其他媒体之不足。”他们已推出“如何投资低价股”、“如何做中长线投资”、“如何看中期报表”等选题,细分市场提高针对性的目的十分明确。
也许,这代表了今后股票书出版的两种走向与出版可能。
今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》,给中国的证券投资市场带来了巨大影响;中国的股市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良性发展的阶段。读者十分渴望看到既能指导他们实际的操作,又从理论上指点他们正确认识与把握证券市场的各类书籍,这个出版空间是很大的,市场前景也是很好的。新一轮的股票书,很可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陆续出版,而且很可能具有更高的水平。